您的位置:首页 >首页栏目 > 融媒 >

法治撑腰给力 挽回损失2000余万 市北法律援助便民惠企,“组团式”服务让群众有了更多法治获得感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、稳预期、利长远的保障作用。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为让群众和市场主体有更多法治获得感,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,市北区坚持便民惠企,优化“1+2+N”法援惠民生服务体系,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。今年以来,市北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57件,帮助当事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。

律师上阵,帮群众挽回2000余万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近年来,因装修引发的矛盾纠纷频现。家住市北区的居民王阿姨就遇到了这样一件烦心事。“老房子住了几十年,想简单装修下,我就跟一家装饰公司签了装修合同。”合同签订后,王阿姨全额缴纳了自己省吃俭用积攒多年的装修款3万元。还没开始装修,结果因为疫情一拖再拖,又加上遭遇了一场疾病,她决定暂不装修,但装修公司却以种种理由拒绝退还装修款。

无奈之下,王阿姨来到市北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。考虑到老人的身体和家庭状况,法律援助中心启动便民绿色通道和诉前调解工作机制,立即联系该装修公司。经过援助律师耐心细致地调解,并阐清由此带来的法律风险及后果,对方最终退还全部款项。

随着普法宣传的增强,遇到矛盾纠纷、权益受损,越来越多市民选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。据悉,今年以来,市北区法律援助中心已受理案件1357起,帮助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。“受理的案件中,涉及劳动合同、社会保险、劳动工资等方面的劳动争议维权类有267件,约占20%。另外还有权利侵害类、婚姻家庭类、物权类纠纷等。”市北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介绍。

市民在市北区法律援助中心咨询。(资料图)

组团服务,解决1357件“急难愁盼”

“终于拿到了工钱,咱们可以安心回家过年……”今年1月份,方王焰和40名工友终于在春节前拿到了全部欠薪,不再为过个好年忧“薪”。这起高效为41名农民工集体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得益于市北区司法系统推行的“1+2+N”法援惠民生工作服务。借助多部门组团联动机制,援助律师能够与劳动监察、劳动仲裁、法院、公安、建管局等多部门同步调度,同时协调法和致民商事调解中心组织调解,使欠薪单位同意发放全部欠薪并签署了调解书,最终于2023年春节前如数发放全部欠薪37万元。

政法系统联动进行普法宣传。

据介绍,在“1+2+N”法援惠民生工作服务中,“1”是指发挥市北区法律援助中心一个龙头作用,实行“一窗口受理、一站式服务、一体化解决”;“2”是指依托22处基层司法所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、人社局、卫健局、退役军人事务局、妇联等11处区直部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岗;“N”是指发挥全区法律援助联络员作用,将全区1367名人民调解员、137名社区法律顾问、682名法律援助志愿者纳入“大法援”网格管理。“通过建起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无缝隙、全覆盖的法援信息网点,真正使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第一时间得到回应。”市北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说。

随着司法服务精准型和精细型的不断深入,市北区聚焦特殊群体,还推出“管家式”帮办代办服务,通过“一站式”服务、“一件事一次办”实现真正的便民利民。

“法治体检”,为企业“添砖加瓦”

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内生动力。近年来,市北区司法系统不断探索司法保障体系,成立以法律援助中心、援助律师团、法律专家等专业力量组成的法治小分队,通过“法治体检”、惠企法律服务队等多种方式,让企业安心谋发展。

惠企法律服务队入企问需,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。

贷款到期,员工工资和公积金无力按时发放、缴纳……在此前的一次“法治体检”中,一家从事信息技术服务的小微企业负责人向法律服务队坦言,企业正经历最难熬的时刻,“如果不能尽快解决,我们将面临破产及其他法律风险”。

如何在政策范围内为企业“扶一把”,时值《青岛市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》出台,法律服务队仔细研读《政策措施》,发现该企业符合政策中的扶持标准,遂帮助该企业申请普惠小微贷款无还本续贷,并申请调整还款方式,有效解决了资金接续的问题;同时向住房公积金中心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,待经营状况改善后再足额补缴住房公积金;同时,根据政策意见,向税务局申请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,成功完成退税。

一系列资金组合拳,让该企业顺利渡过了难关。眼下,企业经营状况良好,迎来平稳发展。据悉,两年多的时间里,市北区惠企服务队已联系走访企业7000余次,解决劳资待遇、企业注册、奖励兑现、合同纠纷、房租减免等实际问题400余件。

标签:

图片新闻

精彩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