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首页栏目 > 融媒 >

在余姚感受“阳明”,感受“文化的力量”

顾小立

到了宁波余姚,“阳明”二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:有中学叫“阳明中学”,有公园叫“阳明公园”,还有街道也叫“阳明”。

“你顺着阳明西路走,不远处就是我们的王阳明故居。”余姚一位干部说,在余姚,与王阳明相关的城市符号随处可见。“王阳明的印记,已经与余姚人‘相伴而生’。”

一位五百年前的古人,是如何与现代余姚人“相伴而生”的呢?

作为浙江经济实力较强的县级市,余姚活跃着一大批专注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家。有一次,我与一位企业家在会议室聊完采访需要了解的问题后,提出能不能去他的办公室看看。那位企业家同意了。

稍稍出乎我意料的是,那家企业虽然效益做得很好,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在行业内处于前列,但“老板”的办公室却并不奢华:没有大套间,没有落地窗,没有红木家具,也没有字画古玩。目之所及,一桌、一椅、一柜而已。

那位企业家桌上放的东西也不多,摆在较为显眼位置的,是一本《王阳明传》。“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,吃了很多苦,但他的心却越来越强大,由此开始悟道,我很敬佩他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会遭遇坎坷,也需要有‘龙场悟道’的定力。”

听完他的话,我继续追问:“那王阳明的思想呢,对你做生意有没有影响?”

“我也没办法参深悟透。”他说,一时能想到的是,办企业一要讲“里子”、善务实,二要讲“良心”、守正道。

听到“里子”和“良心”这两个词,我想起了过往采访中听到的一些趣闻。例如,一位同行曾告诉我一句看似“拧巴”实则颇有意味的概括:余姚和宁波的一些企业家,每天没什么“乐趣”,但每天也都很有“乐趣”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没有“乐趣”,指的是一些企业家不种草养花,也不爱搓麻将打牌,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;很有“乐趣”,指的是一些企业家每天以“去车间走一走”为乐,白天想想现在的生产,睡前琢磨琢磨未来的研发,就觉得乐在其中。

还有企业的经营文化里,有着被人称之为“五个不追求”的信条:不追求新闻曝光,不追求著书立传,不追求台前领奖,不追求物质显摆,不追求架子排场。但是,这并不意味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就真是“佛系”“躺平”,什么都不追求。一旦遇到新鲜的事物、新奇的技术,他们“追求”的脚步又可能迈得比谁都快。

有企业家40多岁准备去考研究生,有企业家50多岁自学编程代码,还有“60后”企业家拍、剪短视频的水平,丝毫不逊色于公司新招的“00后”员工……我不止一次地听到有人感叹,做好企业一定要跟上市场,跟上时代,“不对新知识保持敏锐的嗅觉怎么行!”

关于“良心”,大抵就是企业的道德与社会责任意识。在余姚和宁波,一些富起来的企业家虽然步履四海,却无时无刻不在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。网上曾有一个段子说,和当地企业家交朋友,若你要请他们吃饭,可能未必有人来;若你要请他们捐资助学,那一定会有人到。此话虽有戏谑成分,但本地企业家群体的爱国心和桑梓情,却是有目共睹的。

我们俩又坐着聊了很久。他最后问我,讲“里子”和讲“良心”,到底和王阳明说的“知行合一”“致良知”有没有共通之处呢?

我说,我没有专门研究过阳明思想,建议他再请教专业学者。但我想,他读《王阳明传》,看起来是充分受益的。

在余姚,王阳明思想所展示的“文化的力量”,正充分浸润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之中。阳明文化与现代社会不断地适应、与市场经济不断地契合,既推动地方的产业经济发展,又滋养了地方的精神气质。

在近日2024阳明心学大会——中天阁论道举办期间,在余姚看见了更多更充分的阳明元素:阳明古镇建设将阳明文化与市民生活深度融合,阳明主题分享会、阳明文化沙龙等活动得到定期举办,本土阳明学研究人才得到不断成长。

余姚还开设了阳明文化旅游专线,将阳明文化融入小家电、陶瓷制品、农产品等优势产业,推动文化赋能余姚高质量发展。从企业创新变革到城市文明建设,阳明文化正为余姚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。

肇始于浙东、风行于天下的阳明心学,如今已深深融入余姚文化基因,成为城市文脉的重要标识。它犹如一盏不灭的灯,不断照亮余姚历久弥新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之路。

标签: 余姚感 阳明 感受

精彩新闻